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交通量的迅猛增加,許多橋梁處于高負荷運行狀態。長期受到荷載、碳化、凍融、化學介質侵蝕等環境作用后,橋梁容易出現開裂、承載能力降低、使用年限縮短,甚至可能坍塌。

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系統是在不卸荷、不阻斷交通的情況下進行有效加固的主動技術之一。該系統采用高強碳纖維材料,具備輕質、高強、耐老化的特點。加固后幾乎不增加原結構的自重和體積,因此成為理想的橋梁加固解決方案。
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系統主要應用于梁結構的加固補強,通過對碳纖維板施加預應力,提升結構承載能力和改善工作性能。根據2014年實施的GB50367-2013《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的規定,預應力碳纖維板的設計方法和材料要求得到相應規范。近年來,該系統已在全國數百個橋梁加固項目中廣泛應用,加固效果得到廣泛認可,成為未來橋梁加固領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預應力碳板加固的特點
1.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屬于主動加固技術,利用碳纖維板高強的材料特性,通過對碳纖維板預張拉,產生初始預加力,用來平衡原梁部分載荷,從而很大程度延緩裂縫的開展和減小裂縫寬度,有效減小結構構件的撓度,緩解內部鋼筋的應變,提高鋼筋的屈服荷載和結構的極限承載能力。
2.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可與裂縫修復同時進行,加固后的混凝土結構可以抵抗各種酸、堿、鹽的腐蝕,極大地降低了結構的維護費用,延長了結構的使用壽命。
3.采用預應力碳纖維加固的混凝土結構可有效提高被加固橋梁的抗彎承載力和抗疲勞強度,恢復撓度變形,閉合裂縫。
4.加固完成后基本不改變構件的形狀與重量。
5.碳纖維板材更適用于采用預應力加固方式,更能充分發揮碳纖維高強度作用。
二、預應力碳板加固的施工流程
1.施工準備:
根據結構檢測結果,定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按照設計圖紙確定預應力碳板的位置,放好定位線。
2.鉆孔:
按照設計要求在相應位置鉆孔、打磨。鉆孔應避開鋼筋的位置,且不能把梁打穿。當鉆孔與鋼筋位置發生沖突時,適當調整孔位,鉆孔時應垂直梁體,鉆孔深度不少于10 cm,具體可根據板底的厚度決定。
3.開槽、修整:
沿兩端錨塊放線區域開槽,深度約為2~3cm。開槽完畢后,用修補膠修補,待完全固化后進行打磨,確保表面的平整,以保證錨具更平整地安裝。
4.種植錨栓:
種植高強化學螺栓或高強機械錨栓,螺桿等級建議8.8級以上。植筋膠要飽滿包裹螺栓,順時針旋轉放入孔眼內。固化期間不能擾動。凝固后才能上緊錨具螺栓。
5.安裝限位框、錨塊:
安裝兩端限位框(固定端和張拉端)、錨塊。將錨塊分別置于限位框內,保持兩端中心線一致后固定,確保張拉端錨塊能在限位框內自由滑動。
6.安裝碳纖維板:
根據設計要求裁剪碳板,碳板裁剪長度每端各預留5~10cm。將碳板裝入錨具楔型孔內,滑動張拉端錨塊至起始位置,并用夾具夾緊。
7.安裝千斤頂:
在張拉端依次安裝高強螺桿、墊片、4個螺母、千斤頂前方的擋塊及千斤頂,并調整至頂緊。千斤頂的受力方向應與預應力碳纖維板的中心線重合。
8.涂碳纖維板膠:
現場應做好防護措施,再開始預張拉,以確保施工安全。預張拉卸載后,在碳纖維板表面用刮板涂抹碳板膠,保證涂抹均勻。
9.預應力張拉:
按設計要求進行逐級正式張拉,每級張拉后需持荷3-5分鐘,同時記錄相應的拉力及伸長量,再進行下級張拉。張拉完成后旋緊螺母,卸除千斤頂,并切除過長螺桿。
10.碳纖維板加壓:
每隔2米安裝一個壓片固定,采用膨脹螺栓固定,并輕微加壓。
11.養護:
涂刷防火、防腐涂料,對錨具及碳板做好防護處理,確保加固系統的長期穩定性。
綜上所述,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系統作為一種高效、經濟的主動加固技術,在橋梁加固領域應用廣泛。其利用碳纖維板的輕質、高強和耐老化特性,在不卸荷、不阻斷交通的情況下,提升結構承載能力,同時能有效抗腐蝕,降低結構維護費用,延長使用壽命。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系統有望在未來加固領域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國交通建設和建筑安全貢獻更多價值。

